平頂山市已修復綠化露天礦山4.4萬畝
發表時間:2020-09-04 來源:資源導刊
8月6日,郟縣黃道鎮郟縣眾合建材有限公司高坡石料廠及周邊區域溝壑疊翠、草木蔥蘢。
“高坡石料廠周邊區域修復面積8000畝,栽植樹木68萬余棵,鋪設澆灌水管170千米,企業投入資金8200多萬元。”郟縣自然資源局局長李政杰說,2018年底以來,郟縣采取“區內修復,區外補償”的方式,在高坡石料廠等4個礦區和黃道鎮、茨芭鎮等生態補償區實施礦山生態修復,累計投入資金2.5億元,治理及生態補償近3萬畝,滿目瘡痍的采石場披上綠裝。 歷史遺留下來的責任主體滅失露天礦山怎么辦?寶豐縣積極承擔責任主體滅失露天礦山生態修復的主體責任,按照“誰治理,誰受益”的原則,與省國土開發投資管理中心合作,投資2億元,對責任主體滅失的礦區復墾治理,累計整治土地3000余畝,成為全省礦山生態治理的三大模式之一。魯山縣引進從事環境治理的專業公司——億利生態修復股份有限公司對梁洼鎮露天礦山進行連片綜合治理,探索市場化運作、科學化治理的生態修復“億利模式”,去年底完成第一批項目新增耕地4970畝、提質耕地2800畝,第二批將于今年底完成。 2018年,市委、市政府強力推進綠色礦山建設,并在去年將其列為全市34項重點工作之一。 平頂山市建立市級領導巡山責任制,強化責任落實,每月召開一次聯席會議,及時通報工作進展、研究解決存在問題,落實獎補措施。強化監督檢查,組成4個聯合督查組,每季度督查,跟蹤問效,創造出“郟縣樣板”“寶豐經驗”“魯山模式”等可復制、可推廣的治理經驗。 平頂山市因地制宜,分類處置,采取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、土地復墾、開發式治理以及國土綠化行動等模式,推進治理工作深入開展。目前,全市75座持證露天礦山,完成修復1.29萬畝,完成率89%;35座責任主體滅失露天礦山,完成生態修復2080畝,完成率68%;全市54處采礦廢石、廢渣,治理37處,完成率68%。2018年底以來,全市累計投入資金5.9億元,完成恢復治理面積4.4萬畝,植樹300萬余棵,露天礦山正在成為綠水青山。
|